我们新都以前的集邮活动还搞得挺热闹的,每周都要聚会,还办过几次邮展。父亲作为理事之一,是积极的参与者,制作了《邮票上的中草药》、《国际年》、《草本花卉》等邮集,我也制作了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》邮集,展出后反响还挺好。为了组出“正确”的邮集,我们父女俩可没少跑书城、邮市,真是学到不少知识。我姐夫也受我们的影响,制作了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的两部邮集,现在他工作太忙没时间再整了,但他表示退休后还要接着干。直到2000年我们参加了成都市专题集邮研究会,才明白我们的资料性邮集已经落伍了,于是赶紧学习故事性邮集的编排理念,从2002年开始陆续制作了九部邮集和几张一片邮集,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邮展,感觉一次比一次有经验。虽然父亲故去了,但我感觉研究会的各位老师和我的父亲一样,给我力量、给我希望,我的集邮之路仍然会走下去……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